(文/张启明)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电子数据大量产生,对计算机系统尤其是档案的智能化要求进一步提升。2021年1月起正式实施的《档案法》规定“电子档案与传统载体档案具有同等效力”,以法律形式明确了电子档案的法律地位,使得电子档案逐渐取代纸质档案成为主流形式。然而,电子档案有着非人工识读性、信息与特定载体之间的易分离性、信息的易变性等特点,非常容易被篡改、伪造、破坏或毁灭,而且被破坏后不留痕迹,难以查清和判断,因此,保证电子档案安全存储成了困扰档案部门归档存储和管理利用电子档案的一大难题。
在此情况下,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电子档案安全存储问题带来曙光。区块链技术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其技术特点能够有效规避人为篡改电子档案的可能,大幅提升电子文档存储的安全性,同时也可增强访问和浏览电子档案的便捷性和可监督性。目前只有少量电子文档可以存放在区块链节点上,因为一旦区块链节点同时存在大量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就会难以高效、整体的调用电子档案,令其实现自动化管理。智能化档案系统建设专家吴光,经过多年研究和实验,研发了“基于区块链的安全存储系统V1.0”,解决了这一个档案工作难点问题。
不同于常见的区块链电子文档存储系统,“基于区块链的安全存储系统V1.0”存储内容只在需求方和存储方之间保存。首先需求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存储需求(空间容量、删除或修改触发机制等)与存储方签订存储服务智能合约,并在数据链上生效;然后,需求方将待存储的电子档案处理成存储块,并向对应的存储方发布存储需求信息,触发两者之间的存储服务智能合约,存储方存储相关存储块至自身对应的存储空间内,生成存储交易信息并提交到区块链;最后,系统会将存储服务智能合约签订交易、解约交易、存储交易和存储块删除交易等定义成区块链交易信息提交到区块链按照区块链共识机制上链后在区块链存储,从而实现了对档案数据的安全、高效地存储和日常管理。
相较于市面上绝大多数的电子档案存储安全管理系统,此技术有着鲜明的优势:其一,此项技术基于区块链的链式数据结构,去中心化和共识机制,规避了电子档案被篡改可能;其二,此项技术存储块不再存储于区块链节点上,可以有效减轻区块链节点的存储和处理负担,需求方通过与多个存储方签署存储服务智能合约存储电子档案数据,可以实现电子档案数据分布式存储,保证电子档案数据存储安全;其三,吴光在技术设计中为区块链数据结构广泛使用了数据加密技术,几乎涵盖了所有种类的加密算法,因此此项技术能够在充分保障电子文档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还提供极强的隐私保护功能,不用担心存储在区块链上的隐私和关键数据泄露的可能,同时也不妨碍为监管部门提供监管视图;其四,在中心化的系统中,建设和维护一个高可用性的中心系统的成本很高。而吴光为该技术采用去中心化的模式,设备由各网络节点自行维护,对单个节点的可用性要求大大降低,可以显著降低系统建设和运维成本,并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目前,此项技术已被各级档案馆和政府机关广泛应用,借助此项技术,政务网各个立档单位和各个档案馆实现了互连互通,电子档案归档率显著提升,且避免了以年度电子档案归档和移交时,大量的电子档案数据需要集中存储占时,对网络资源的过度占用,并提高了存储数据的传输可靠性。此外,该技术降低了电子档系统运维成本,节省了财政开支,极大助力了政府机关和各级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建设。
吴光的这项技术以其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不可篡改性和匿名性的特点给档案管理带来新思路,它能够集成大量的电子档案,大大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同时也提供了便捷、安全和快速的访问服务,有利于档案资源的共享与利用。这对于加快中国档案信息化战略转型、推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传统载体数字化、加强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都有着极大助力。作为智能化档案系统建设专家,吴光很早便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重任。因此,多年来,他一方面积极投身于档案信息化技术研发,用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出色的科研能力,一次次攻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所遇到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以一系列创新智能化档案管理技术推进中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他凭借自身巨大的行业影响力,积极组织各类行业交流会、技术研讨会,促进智能化档案系统技术成果的转化。此外,他还积极培养档案信息化建设后备人才,多次组织青年人才培训,大力推广智能化档案管理技术和工具的应用,激励更多人加入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中来。
“勤奋、坚持、不断创新,用实际行动创造不平凡事业。”这是吴光对自身价值的追求,他的“战场”不在生产一线,却也至关重要。在信息化、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期,他不断探索新技术,努力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领航人”,不仅推动了档案系统的智能化,也为计算机系统分析的新时代铺平了道路,提高了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智能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