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咖说」是一个“搜集商业世界里声音”的新栏目,它更像是36氪的观点广场,汇集各行各业人士的观点和洞察。在纷乱的热点中,厘清脉络;趋势微末时,发现机会。欢迎在评论区进行讨论交流,我们期待您的灼见。
过去的两周,商业世界里的新鲜事,又激发了哪些视角和观点?
瑞幸冲了中概股,消费者和投资人怎么看?
1、杨泽-资深品牌架构师,《为什么说瑞幸的困境一早就埋下了伏笔 | 超级观点》
消费者不会为了一个低价的品牌付出更高的成本。如果出现价格的反弹,这些看似“忠诚”的消费群体马上会跑到其他平台购买与原有价格相似的替代品。星巴克的优势主要来源于品牌带来的商品定价权和房租议价能力,瑞幸没有品牌护城河,即使与星巴克定价相同,也很难获得足够的收益。然而同样的价格,又有多少人会选择瑞幸呢?
2、张新安-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交大教授张新安:瑞幸到底好不好喝?》
生意可以快速扩张,品牌需要耐心打磨,因为品牌的价值,在于它所象征的意义,而不是它所依附的产品。瑞幸依赖资本快速开店,通过折扣拉拢顾客,活生生营造了一个暴发户式的廉价咖啡形象,就算用上等咖啡豆配上安佳奶,也只能让喜欢实在生活的人,喝出薅羊毛的快感,却难以让那些追求品质生活的人,喝出她们想要的那种高上滋味。好奇会不会有人在了解这个道理后,再也喝不出星巴克的品质,开始喜欢瑞幸的实惠?
3、刘二海-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人,《专访刘二海:风险投资是高风险的事业,要学会认输》
一个项目投一千万美元和投五千万美元,那一个风险更低?一般来说会认为投一千万风险低,因为投钱少。实际未必,巴菲特一笔钱可以投10亿、50亿美金,但他投资的风险系数并不比我们高。因此,资金的使用力度和使用量,跟企业成熟度有关系。对一个项目来说,一般来讲投钱多的时候风险高。但反过来也有一个问题,投钱太少一轮一轮融资,时间成本和其他成本也会增加。所以当投资人遇到资金使用能力成熟的企业家,应该多给他钱,才能降低风险。
4、徐光勋-前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中国区首席代表兼亚洲区董事总经理,《独家专访纳斯达克前高管:瑞幸不排除退市,中概股池鱼遭殃》
瑞幸事件一出来,中概股公司在美国融资的难度会增加。2010年绿诺事件出现后,中概股IPO的审核周期,长了一两个月。美国的中介机构会担心中概股造假,他们必须更详细的审计,审计费用、律师费用等,都会提高,这是一环扣一环的。中概股的发行价、股价、估值,可能都会受影响。
5、俞敏洪-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中概股十二时辰》
当初浑水搞新东方的时候,我曾经非常讨厌浑水。毕竟他们的报告给新东方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也给新东方带来了重大的利益损失。但今天回头看,正是因为有了浑水这样‘讨厌’的公司,才使得很多公司想要造假的时候不得不三思而行。
当罗永浩在赚钱时,别跟他谈梦想?
6、罗永浩,《对话罗永浩:看到我直播辛酸的,那是你们想多了》
我们只追求每次都要厂商给我们最低价,但其实并不追求低很多。我们大家都希望直播室的用户每次能买到最低价,但不希望厂商因此赔钱赚吆喝。挟流量和关注度的优势对厂商进行破坏性开采,不利于厂商、销售渠道商、和消费者之间本应有的长期共生共赢关系。
7、半佛仙人-36kr特邀作者,《罗永浩真贵,但抖音不贵》
为什么罗老师的价格明显是打劫,但是大家都投?很简单,这个价格贵吗?太贵了。那这个价格值吗?太值了。为什么?外行看价格,看到的是罗老师的报价。内行看价格,看到的是抖音的流量和态度,是首发扶持的保底。大家都是来交朋友的,但没人要跟罗老师交朋友。大家是来和抖音交朋友的。60万,跟抖音交朋友,而且还有3亿流量保底,香么?香炸了。
8、罗永浩,《罗永浩:我今年四十八岁,还可以承受无数次的失败》
你走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小心欠了钱,你继续追求梦想之前,先抽空赚些钱还债,这不能叫“改变”。
9、Alter-36氪特邀作者,《直播的方向,别被罗永浩们带偏了》
直播成了天然的购物链路,在双11这样的电商购物节崭露头角后,引发了不小的讨论和思考,最终出现了罗永浩扎根直播带货的一幕。可从本质上看,直播并不是什么特效药,而是搭建了商品触达用户心智的桥梁,属于注意力经济的延伸。
“to B” or “not to B”?是个问题
10、程浩-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迅雷创始人,《远望程浩:2020,to B创业还有机会吗?》
任何一个生意,什么是第一重要的?有人可能说团队是第一重要,有的说产品,有的说市场,有的说是融资,当然这些说的都对,但是从一个精益主义者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任何一个生意,“被需要”是第一重要。只有这个事情有需求,才谈得上去找团队、去融资、做产品、做销售,如果你没有被需要,其他东西都无从谈起。
11、张禹洪-中欧商业评论,《日本制造失去未来了吗?》
如今,标准化的生产,为“降低一块钱”成本而进行的努力,在价值链上慢慢的变不重要。提出“微笑曲线”的宏碁电脑创始人施振荣几年前在参加东亚制造业大会时,发现所有的企业家都在吐槽产能过剩。而受微笑曲线启发,木村敬尚和沼田俊介认为,工业4.0对日本企业的影响将不再限于一线团队的改善活动,将价值链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进行整体扩展,就能够正常的看到除了制造工序还有很多其他赢利点。
12、老衬-36kr特邀作者,《2020,To B生态全景解读》
To B和To C产品的最大区别:就是企业属于理性决策,个人更倾向感性跟随。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产品易用、安全,而且性价比高,是企业客户的衡量方式。眼球经济、煽动情绪、人性诱惑,制造虚假繁荣,是吸引个人用户优先法则。To B服务,用户付费意愿是商业基础,在企业工作场景中,无论活跃用户量多大,都很难把B端流量卖给广告商来变现。
13、陆奇-奇绩创坛(原YC中国)的创始人兼CEO,《陆奇万字演讲:通讯、娱乐和B端获客是产业创新三大机会》
对于C端产品,核心是用户,流程是关键,另外是获客和变现,增长模式必须要有裂变。只有把这四个核心要素协调好,快速迭代才能跑通一个模式。在B端,产品上的客户满意度是关键,销售上一定要找到可行的消费模式,保证高的毛利。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盈利模式,是要全方位的产品和业务一起开发,快速迭代。比较好的例子是Zoom,为什么它到40分钟开始收费,就是不断迭代和测试出来的。
思考商业,和背后驱动的人性
14、姚军红-大搜车CEO,《对话大搜车姚军红:多数人追求业务结果,我要建一个可持续的组织》
所有的商业模式都不能逆人性,人性的善和恶都可以有,但是你不能让人心善的一面做恶事,抑制人性恶的一面去做善事。
15、张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渴望还是恐惧?疫后的消费驱动力已经变了 | 超级观点·疫情后的经济世界》
所有消费是由两个东西驱动,渴望和恐惧。渴望是我愿意变成什么样,而被恐惧所驱动的消费,就是我担心什么、我怕什么、我不要什么。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一定要注意消费驱动力,这一时期的驱动力一定会发生改变。我们在让我们消费者消费的时候肯定要想清楚,怎么说服他们不应该感到恐惧。
16、汤明磊-盛景嘉成基金合伙人、桐创控股创始人,《消费互联网是空战模式,产业互联网是地面战模式 | 超级观点》
与消费互联网平台的创始人大多都出身互联网产品经理完全不同,产业路由器平台的创始人往往需要有超过十年以上的产业深耕经验,既要拥有重构产业的雄心和拥有影响产业的耐心,还要拥有一呼百应调动产业的资源和四两拨千斤切入产业的技巧,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产业老炮和具备产业手感的互联网老炮的组合创业是最佳选择。
17、姚军红-大搜车CEO,《对话大搜车姚军红:多数人追求业务结果,我要建一个可持续的组织》
我自己理解商业的本质是通过连接和协议实现资产交换,连接和协议是解构资产交换的两个步骤,什么值得连接,用什么协议能实现低能耗高交换,这是每个公司都需要做出的选择。最终发现,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连接和协议,掌握多少资产配置权。
18、李志刚-新经济100人创始人兼CEO,《李志刚:餐饮将走向连锁化》
做非标的品类单位经济模型为负,做标品盈利空间又微乎其微,这是当下餐饮供应链公司的现状。但是未来会怎么办?未来就是一句话,想方设法让上游产品标准化。另外,未来to C模式的餐饮供应链企业,例如做半成品加工、一人食经济的企业,相当于把非标品变成标品,这未来可能会是一个小趋势,围绕单身经济,会有一些零售品牌出现。
熟人社交 & 陌生人社交
19、罗超频道-36kr特邀作者,《视频号会再造一个微信吗?》
视频号是对标抖音、快手的短视频平台,但绝对不会沿用抖音或者快手的打法。视频号被看好的原因,正是因为其采取了独特的分发逻辑。视频号的内容传播链路突破了朋友圈,打通N度人脉,实现了公开传播,本质上是基于熟人社交+算法的推荐机制,有点像Facebook。
20、药师-“寸角群组”APP创始人,《陌生人社交不再只是一门荷尔蒙生意 | 超级观点》
陌生人社交产品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要么变成熟人要么永远是陌生人,处于中间状态的情况非常罕见。但从关系本身的转化漏斗而言,要想成为熟人,就先要成为半熟人,即便不在疫情之下,这也是陌生人社交产品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只有拓宽了陌生人到半熟人间的过程漏斗,才能拓宽最终转化为熟人的结果漏斗。
管理,可以很简单
21、徐重仁-台湾流通之父,《台湾“流通之父”徐重仁:管理很简单,员工是看着领导学做事的》
有很多老板或者主管会为部属设定严苛的目标,却没有想过要去帮助他们,或是告诉他们做事的方法,以及这么做会有什么成果。主管若能慢慢引导部属,让他觉得,这么做绩效真的比较好,而绩效会好,来自于顾客的支持与回馈,这样他们就会有感,整间公司也会呈现正向循环。
22、张丽俊-北京创业酵母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张丽俊:小公司聘请牛人,大公司开除错的人》
我们经常说小公司的成败在于说你聘请了什么样的牛人,但大公司的成败在于说你开除了什么样的人。我们最怕的结果是什么呢?不该走的人走了,该走的人一个也没走。我们要淘汰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要淘汰的其实就是违背价值观的人,或者业绩持续不达标的人,或者跟公司文化不相适合的人。
23、张晓泉-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副院长,《财富,现原形了》
如果技术创新的成果难以商业化,就会让企业陷入困境。如果企业一味追求商业创新,忽视科学技术创新,也会导致发展没有后劲。只有科学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共振,以新技术打开视野,以新的商业模式、理念、运营方式使技术落地,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产生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