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Tech(News-21)
作者:倪雨晴
编辑:李清宇、刘雪莹
跨界与退潮
冷淡了2年多的AR/VR,还在砥砺前行的路途上。 近日,AR/VR的两则新闻引发了不小关注。一是苹果的AR设备计划浮出水面,有新闻媒体报道称,苹果可能在2022年发布AR头显,在2023年发布AR眼镜。到2018年底,从事AR项目的苹果员工人数估计约为1200人。
甚至,苹果公司的高管放言,他们相信更高版本的AR眼镜可以在大约十年内取代iPhone的需求。由此看来,苹果对AR的未来市场认可度极高。
另一则消息和AR/VR界明星公司Magic Leap有关,前不久Magic Leap被曝将专利全部抵押给摩根大通,以获得贷款,涉及的专利大概有1903项。
而此前Magic Leap已经融资20多亿美元,投资方包括谷歌、阿里、沙特阿拉伯财富基金、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等。这家明星公司的异动,又给AR/VR界泼了一盆冷水。两家公司的对照,也折射了目前AR/VR市场上的冰与火。
一边,不少风风火火的AR/VR公司暴露问题,在近两年的寒流中消失,泡沫破裂的声音全球统一。这股寒流推出了投机者,也将AR/VR推到技术研发层重新出发。 另一边,是全球科技巨头们不断重申对于AR/VR行业的乐观未来,并接连着推出产品,比如今年华为发布了VR Glass眼镜、vivo发布了AR眼镜。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很早就表达过,AR就是5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据报道,Facebook正在与雷朋母公司Luxottica合作,开发一款代号名为“Stella”的智能眼镜,预计在未来两年推出。此外,还称Facebook也在开发一款更高端的AR眼镜“Orion”。
近期微软在官网宣布,旗下第二代AR头显HoloLens 2先已全面上市并发货,官方售价3500美元(中国区售价27388元)。 同时,也有创业公司们在继续探索,本周太平洋未来科技公司发布第二代am glass AR眼镜,设备搭载高通骁龙835芯片,能够提供Slam 6DoF空间定位及平面检测功能。大家如此迅速地要布局AR/VR产品,除了面向未来,也可见其中的焦虑。这些科技巨头们都经历了智能手机的崛起的时代,都感受过被乔布斯支配的恐惧。如何在5G商用中,抓住下一个机遇就很重要了。看到了方向,当然要先卡位,毕竟谁也无从知晓5G时代的杀手级产品到底会是什么。
5G对于AR/VR的意义有多大?今年AR、VR被提及的次数开始增加,一大原因是5G的商用加速来临。 华为轮值董事长在一场发言中谈道,VR/AR将成为5G时代的首批应用,VR/AR是人机交互方式的革命,是算力、联接和显示的革命性升级。 例如,用户都能够通过VR来看直播、演唱会、球赛,还可以加速云游戏落地。而AR是一门更大的生意,郭平就表示,经过几年的用户培育,AR不仅在休闲应用取得进展,更是进入了工业实践的阶段。华为自身也进行了有效的探索,把二十多项AR应用纳入自身的生产制造流程,华为工程师们将AR的价值总结为三个可视“数据可视、知识可视、经验可视”。
虽然AR/VR设备都还没有在消费者端大规模应用,但是在B端已经有不少场景,太平洋未来科技CEO李建亿和记者说,C端的大规模应用时间点将在2021年。而5G高速、低时延的特性,可以为虚拟现实产品带来更好的体验。 通信固然是重要的部分,但是在集邦咨询(TrendForce)研究经理蔡卓卲看来,5G对AR眼镜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现在独立AR装置的应用和智能手机上的App就已经差不多,若是需要独立联网功能,靠现在的4G就行了,不需要等到5G再来带动产品起飞。而相对于传输速度,AR眼镜的困境反而是在电池的部分,光是光学组件投影就需要消耗不少电力,还有装置运行所需要的电力,如果还要加上4G/5G的高联连网功能,内装的电池电力是远远不足的,所以才会令人觉得AR眼镜产品在网络传输端并没有太多的着墨,这也是限制AR装置发展的要素之一。”事实上,5G并非AR或者VR的唯一选项,一般也会采用WiFi传输。通过WiFi,同样可以为VR“上云”,即Cloud VR,其核心的技术点是将复杂的渲染等计算放在云端进行,然后将画面结果直接传输到VR设备上。 因此,总结来看,5G能够为AR/VR带来变革,但是更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合,比如前文中提到的电池续航能力,又比如更适配AR/VR的高性能计算芯片。 一位运营商人士也表示,AR/VR的普及需要产业链成熟度再提高,设备的产业链条很长,基础设施还需要完善。
AR/VR会分叉进化吗?全世界都在等待新硬件的来临。 但它会是虚拟现实设备吗?不少公司发声称,AR/VR设备会成为下一代手机,但眼下或许只是一个BB机?如果直接把AR/VR和智能手机相比,目前可能还是在解决电容屏、电池技术等问题上,也就是说还在做基础性的推进,还没有到达产品整合级别的推进。未来AR/VR真正能开启类似智能手机的时代,那现在还在做部分的开发。 乔布斯整整经历了一个iPod时代,才进化出iPhone的操作系统。在智能手机之前,还出现了MP3、MP4这一类产品,当时普通人认为进化的方向是MP5、MP6,结果是iPhone的出世。
你可以说,MP系列物种消失了,换个角度看,它进化成了智能手机。所以,AR/VR发展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可能也不是现在AR/VR的样子。嘲讽的人会说,它没有希望,注定失败,但是它很可能以另一种形式出现。这就类似分叉进化,在进化树的分叉点上长成了新物种。假如没有之前iPod、MP4的历程,也无法出现iPhone的整合,这也是一个必然的阶段。 现在的AR眼镜、VR眼镜还是显得笨重,而且要实现更多的功能,需要外接配备电池、传感器、手柄等等设备。 而未来AR/VR的形态,现在或许很难预见,可能都不是眼镜的形态,但对于AR/VR代表的技术理念会成为一个新的物种。 功能机到智能机成熟花了30年时间,AR/VR的爆发也需要时间积累,现在的一大阻碍是成本太高。以AR为例,蔡卓卲告诉21Tech记者:“最主要的成本还是来自AR的光学组件,因此才会有厂商开始将AR光学组件以外的零组件和AR眼镜拆离,以此降低产品的售价,并且透过外接电池来提高装置的续航力。” 对于AR/VR来说,固然网速、硬件都很重要,但是里面最大的精髓是成像系统,光学技术,这个突破是更重要的,相当于iOS系统。离开了这一核心要素,网速提升、延时降低也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可能一些公司的研发团队正在攻克难题。 据IDC预测,到2022年,全球AR/VR产品支出预计将以7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多位业内人士和记者说,未来两到三年,找到商业模式后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 虽然未来的形态、模式还无法确定,但是想象空间巨大。
将来,可能佩戴上AR/VR设备,进入超市,直接图像识别蔬菜、水果,就能够正常的看到商品的出品时间和新鲜程度,甚至区块链溯源也可以一同显示。
再比如,现在我们的眼睛无法控制手机,但是将来可能通过AR/VR来操作控制,并且支持多个屏幕之间的交互,所以,5G、AI、区块链等加起来可能会成为AR/VR的底层技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