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移动互 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凸显。去年就有各类关于网民遭遇网络安全问题的调研,结果令人震惊:有约43%的国人曾遭遇过网络诈骗。而更为令人不安的是,很多人在遭遇网络诈骗之后,依然不知道自己遭遇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几个近年经典诈骗案列:
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
被骗人接到陌生电话称其信用卡在上海欠款。否认后再次接到自称公安的电话,称其卷入经济案件,并通过网络下发 “逮捕令”。被骗人最终按对方要求操作,先后被转走共计50余万元。
破解方式
警方不会通过电话做笔录,逮捕证由警方在逮捕现场出示。公检法机关更不会通过电话要求当事人转账汇款。碰到自称公安机关的电话最好咨询拨打当地公安进行核实!
熟人诈骗
最传统的诈骗方式,被骗人接到电话,对方直呼其名,并自称是其朋友。次日,再次接到电话称手头急需用钱。次日,被骗人在银行给对方汇款。
破解方式
不管借钱给谁,在打款前一定要通过拨打对方日常号码或其他方式核实对方身份后再做决定!不要因为“事关紧急”而疏忽被骗。
网购平台诈骗
接到来自购平台的的电话,称因工作人员失误,将其加入“钻石会员”,如不取消,每月会自动扣款。配合“客服”操作后,被骗走钱款。
破解方式
网购过程中,卖家与买家的交易行为仅在平台上进行!任何平台外的交流,都需要求对方提供身份信息认证,因为对面确实是你所不知的陌生人!
保健品购物诈骗
多数受害者为老年人,在接到自称“保健专家”电话后,经忽悠,买下一万多元的保健品。然后,对方称只要购满50万元,即可获得补助款104万。当真的购买了远超50万元的保健品后,保健专家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破解方式
在电话中自称“保健专家”的人基本全部可判定为骗子。专家不可能通过陌生电话形式去引导用户购买产品。该类事件,也是年轻人对身边老人缺少关注所导致。
综述:
从过去这些“经典”案列看来,受害者多是由于个人信息泄露,诈骗分子对于受害人个人信息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实施的。所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手机用户都应具备“专号专用”的安全意识和号码使用习惯,降低个人号码泄露从而被诈骗分子锁定目标的风险。中国移动的“和多号”就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开通副号后,可实现主副号同时在线,自由转换。在需要时,副号开机接收快递或外卖等来电及短信消息。专号专用,有效地保护了主号关联的的个人隐私信息;副号一键开关机。掌握通话主动权,有效避免短信轰炸和骚扰电话。
不单是自己,对于家中老人的个人信息安全也同样应该关注。现在中国移动“和多号”就贴心的展开了赠号活动:
选择号码,帮助家中老人也办理一个可以降低被骚扰诈骗的副号,让老人在日常生活上网时多通过副号进行交流,从而减少在注册网站、下载软件时提交私人信息而导致的骚扰短信、垃圾邮件,降低被诈骗的可能。现在通过活动办理“和多号”,双方还能享受一定话费优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