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互联网专利第一案”之称的“搜狗诉百度输入法专利侵权案”迎来最新结果:近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针对此系列案件中备受瞩目的最后3案,“一种中文词库更新系统及方法”案、“一种网络资源地址输入的方法和一种输入法系统”案和“在中文输入法中恢复候选词顺序的方法及系统”案,做出宣判:“驳回原告北京搜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百度输入法不存在侵权行为”。
据悉,自2015年10月,搜狗分别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和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诉百度旗下“百度输入法”侵犯其17项专利,诉讼标总额高达2.6亿元。
在长达两年多的应诉过程中,百度依法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起了专利无效请求——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当出现专利权纠纷时,当事方有权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起专利无效请求,要求评审涉案专利的有效性。如果该专利被发现其具有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中有关授予专利权的条件,经专利复审委员会复审确认后,可被宣告无效,失去专利权享有的所有法律权益。
在经过严密判定之后,搜狗的11项输入法相关专利被宣告全部或部分无效,其中,在搜狗发起的14场诉讼中,4场败诉,10场由于失去专利权被迫撤诉,结果十分凄惨,被部分媒体嘲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外界看来,搜狗输入法一直是搜狗的“招牌产品”,尤其是搜狗对外高举“要向人工智能”转型后,近年搜狗更加注重为该产品贴金——从语音输入到答题助手插件等功能植入,无一不是噱头。凭借多年积累的用户基础数量,搜狗输入法俨然已经成为搜狗展示自家技术的重点平台。
然而,根据搜狗专利官司的败诉情况,搜狗所谓17项专利的含金量似乎并不高。这些高占比的失效专利均为输入法的核心技术,而且几乎所有输入法产品都难以避免涉及这些技术,并非搜狗的独门法宝——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说明,搜狗其并不具备足够的创新实力。
那么,为何搜狗会盯住百度不放,起诉之余还不忘索取高额赔款呢?北大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朱艺浩在其文章中,对此作出分析。朱艺浩称,“搜狗利用大量质量极差的专利起诉百度并索取高额赔偿的行为在主观上明显的有滥用专利权打击竞争对手的目的,客观上能够达到排除、限制竞争的效果,有可能构成《反垄断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滥用知识产权阻碍竞争的垄断行为。”“有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
事实上,这不是搜狗第一次用“不正当竞争”的恶意招数来故意打击对手。比如,搜狗曾在手机端通过浏览器等软件劫持百度流量,然而此举在2014年8月被百度诉上法庭。2015年2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就此案作出一审判决,确定搜狗这一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判处搜狗立即停止相关行为、道歉,并赔偿百度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共20万元。
显然,搜狗并没有记住此前的教训,此次甚至以17项专利为赌注,赔了夫人又折兵似乎也是必然。在这场两年的专利拉锯战中,真相未明之前,百度或许遭受了一定的负面舆论影响,但“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就最终结果而言,百度无疑是最终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