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在春天绽放!

2017-04-27 15:33:42  阅读:33+
   Gartner于2016年7月公布的技术成熟度曲线中,超融合位于期望膨胀期(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的最顶点。这预示着,超融合将渡过概念炒作期,进入实际落地阶段。按照这一发展趋势,只需2-5年时间,超融合将真正成为市场的主流。

  从超融合的概念诞生,到如今步入企业级应用市场,超融合似乎一直保持着“加速冲刺”的状态。从基础架构层面看,超融合已经成了企业用户从虚拟化环境向云环境过渡的一条捷径。

  超融合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1 超融合期待“井喷”

  2012年才具雏形的超融合市场,在2015年就迎来第一次的发展高潮。IDC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超融合市场整体规模达到9170万美元,超过2014规模的3倍。被公认为是超融合鼻祖的NUTANIX虽然很早便进入了中国厂商,但其在销售端开始发力也是始于2015年。当年11月,Nutanix还与联想集团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和销售搭载Nutanix软件的联想全新超融合系统产品。

  借着这股超融合的东风,2016年1月12日,由众多超融合产业链上的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超融合产业联盟”,这被认为是中国超融合元年正式开启。

11.jpg

  IDC中国企业级研究部助理研究总监周震刚表示,超融合是目前实现软件定义基础架构的最佳方式,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而超融合产业联盟的建立可以更好地协调各超融合厂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好地在中国推广超融合技术,帮助中国用户建设更有效率的IT基础架构。

  也就是从那时起,超融合市场上的中国势力逐渐凝聚,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商开始转向超融合,比如提供公有云服务的书生云把超融合定为了公司新的核心业务,2014年11月才成立的初创公司ZETTAKIT也凭借超融合开始崭露头角……

  时至今日,虽然“超融合”这个名词已经家喻户晓,但是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超融合还是众说纷纭,就连IDC、Gartner等市场分析机构也在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对于超融合市场的定义和分类。每个厂商基于自己对超融合的不同理解推出了形色各异的超融合产品:既有一体机产品,也有纯软件的产品;既有将开源软件进行裁剪配上标准化的x86硬件,也有自己开发软件的……这也从客观上形成了超融合市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从用户的角度看,有的用户想法很简单,把超融合定位成一种新型的软件定义存储,替代传统的SAN;有的用户把超融合当成支持云原生应用的一种新型架构;还有的用户认为超融合将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的核心基础支撑平台……目前,超融合还处于广泛尝试的阶段,它究竟能在多大的范围内发挥作用,能否成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基础支撑平台,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来验证。

12.jpg

  上文已经提及,超融合市场目前正处于快速上升期,无论是从市场、厂商还是用户方面看,正面、积极的回馈比较多。2016年NUTANIX成功上市,联想举办了贯穿2016年全年的“寻找超融合最美合伙人”的市场活动,2017年初HPE收购了成长迅猛的超融合基厂商Simplivity,2017年4月11日,书生云签下了超融合领域最大一笔价值10亿元的订单……超融合领域一直爆点不断。产品持续推陈出新、丰富多彩的市场活动为超融合积攒人气、10亿元订单横空出世,这些似乎都在为超融合市场的井喷做着铺垫。

  2 超融合步入大规模商用

  在超融合的萌芽期,一直是以NUTANIX为代表的超融合初创企业表现最为活跃。现在则是传统厂商与创新企业谁也不甘落后。

  evaluator Group与SNIA联手针对大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Hyperconverged Use in the Enterprise》显示,在用户最想选择的超融合产品中,VMware VSAN、EMC VxRail和NUTANIX位居前三。VMware与EMC作为老牌的企业级基础架构提供商,在决定发力超融合之后,显示了强大的综合实力,有些后发先至的意思。从调查结果看,一些大型企业用户出于品牌、信任度、产品成熟度等方面同的考虑,还是倾向于选择大厂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超融合创业厂商的优势在于,它们没有任何历史包袱,可以专注于超融合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产品设计思路更开阔,也更具有创新性,同时善于利用一些最新的技术成果,以及开源技术,其产品在支持云原生应用方面更驾轻就熟。

  举例来说,华云网际的首个超融合系统于2010年上线,其超融合产品FusionStack的核心是“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在虚拟化方面,华云网际并没有采用OpenStack,而是选择更加简单、易维护、轻量级的ZStack,可支持KVM和VMware两种主流的虚拟化方式;FusionStack采用自主研发的FusionStor软件定义块存储,可做到任意节点无差别替换;通过OS-bypass架构与DPDK、RDMA、SPDK等技术结合,单个节点的性能达200万IOPS,平均延迟控制在500微秒之内。再比如,书生云超融合产品首创分布式共享存储技术,由内部总线连接的分布式系统组成,再加上独有的TruPrivacy云数据安全技术,在性能、成本、安全性、密度和节能上都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书生云的目标是“去TCP/IP”,在超融合的底层架构上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另外,书生云还发布了最新一代的系统迁移软件SurMigration的Beta版本和基于一体机的系统灾备方案,确保传统数据中心向私有云、混合云的无缝迁移,以及持续数据备份和容灾系统接管,从而保障客户业务系统的连续性。

  超融合除了在市场端和产品端表现抢眼以外,在应用端,超融合同样展现了其巨大的潜力。据了解,华云网际服务的客户已超过200家,其产品和解决方案应用于政府、金融、电信、教育、医疗等12个领域,目前正在进行B轮融资。深信服的超融合产品已经应用于超过800家企业用户,其中有不少是作为核心的基础架构使用。

  联想的“寻找超融合最美合伙人”活动历经国内八大城市,收获颇丰,共寻找到500多位合伙人,支持了2000多个业务系统,2万多家来自政府、医疗、教育、制造、办公、地产、能源、建筑和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企业参与了活动。

13.jpg

  书生云签约凤凰大数据中心一举刷新了中国超融合市场的多项纪录,不仅投资规模最大,相当于中国去年全年的市场总量,而且设计存储容量达到1EB,超过去年全球交付的总容量。现在大多数企业的数据量仍处于PB级水平,从PB级到EP级可以说是又一次巨大的飞跃,它对数据中心底层基础架构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这对超融合来说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证明的机会。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云计算开源发展调查报告(2017)》显示,近七成的企业已经应用或测试OpenStack,金融行业的客户虽然对OpenStack保持谨慎态度,但也有超过一半的金融企业在测试OpenStack。OpenStack可以称得上是私有云的一个标准框架。近来,一些OpenStack厂商也感受到了来自超融合的竞争,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型的云中,超融合的使用比例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书生云承建的凤凰公有云数据中心无论是投资还是建筑规模都首屈一指,这说明超融合在大型甚至超大型的数据中心里也有用武之地。许多超融合解决方案天生就支持OpenStack,在大型数据中心里,OpenStack与超融合将会和平共处。从私有云到公有云,超融合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展和延伸,其无限潜能正得到进一步释放。

  在教育领域,超融合可以作为智慧教育的底层架构支持,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化和资源共享;在政府领域,超融合可以来用支撑政务云平台建设,实现数据的整合;在大中型企业中,超融合技术成了企业上云的快捷途径;在制造领域,超融合可以提高大规模并发数据处理的能力。随着应用逐渐走向深入,超融合不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只能服务中小企业,或是作为VDI的后盾,而是开始大踏步进入企业级应用领域,甚至是生产环境。

  同样是来自《Hyperconverged Use in the Enterprise》的调查结果,应用超融合最多的场景是企业的基础架构整合和服务器虚拟化,这一比例高达47%;近2/3的被访者表示,他们使用超融合架构来升级和替代传统的计算和存储架构;VDI的应用数量只是排名第二。

  在这里还是要再提一下书生云承建的凤凰大数据中心项目,该项目的签订是一个里程碑,或者说转折点,表明超融合的应用领域已经扩展到了大型数据中心领域,而不再是局部的或小规模的应用。

  这是不是也意味着超融合大规模商用时代即将到来?

  3 中国将成为潮流引领者

  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中国与世界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在某些细分领域,中国还处于领先地位。在超融合领域,这种感觉应该说更加强烈。在NUTANIX将超融合带入中国市场前,中国已经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厂商在研究将计算、存储节点从底层进行融合,只不过那时还没超融合这个概念。

  将存储、计算、网络集成在一个盒子里,当这个最朴素的超融合理念一出现,即被敏感的中国厂商和用户捕捉到。超融合这种将所有资源预先整合配置、整体交付的消费和服务模式,既满足了企业对端到端整体解决方案的需求,简化了IT基础架构的部署和应用,也对于私有云、混合云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超融合是一种具有颠覆性的技术,它以整机柜的方式进行交付,是一种适合新时代应用需求的交付模式,所以它才会有现在的“野蛮”生长。

  中国在超融合领域能够一马当先,成为潮流的引领者吗?

  Gartner预测,到2019年全球超融合市场的规模将达到50亿美元,而Gartner的报告显示,中国超融合市场已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领域。在超融合市场上,中国不再是技术路线的跟随者,在国外厂商的后面亦步亦趋,中国用户对超融合这一全新的数据中心底层基础架构表现出主动接纳和尝试的态度。

14.jpg

  Dell EMC公司亚太及日本区系统工程部副总裁Christoph Theisinger曾这样表示:“中国客户对于超融合的兴趣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很多客户已经部署了超融合解决方案,至少已经测试过。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和中国用户解释什么是超融合,只要和他们讨论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即可。超融合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商业市场。”可以这样说,超融合已经是一个事实上的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标准。越来越多的用户正将应用迁移到超融合平台之上,因为其数据规模、数据可用性、可扩展性、业务连续性、读写性能等更加适合下一代数据中心的发展需要。

  目前在中国已经形成了超融合良性发展的氛围:据不完全统计,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中国超融合厂商已经有30多家,仍不断有新厂商加入其中,举例来说,国内领先的PaaS厂商MoPaaS(魔泊云)计划最早于今年底前推出其融合云一体机,底层采用超融合架构,为用户提供开箱即用的融合云体验;在中国,超融合不仅仅用于VDI、中小企业或边缘应用,而是进入了各行各业,乃至企业的生产系统,或成为大型数据中心的底层支撑平台,为企业的云化之路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中国厂商在超融合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认知和创造性,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软件定义网络、数据安全性等方面锐意创新,不断改进和完善超融合的架构,以及相关功能,其技术实力也随之持续提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私有云发展调查报告(2017年)》显示,2016年中国私有云市场整体规模达到344.8亿元,相比2015年增长25.1%; 预计2017-2020年,中国私有云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62.4亿元。超融合作为私有云的有力支撑,其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超融合的价值和潜力正逐渐显现,许多超融合的玩家们普遍认为,超融合的美丽画卷才刚刚展开而已。SMARTX预测,未来5年内,超融合将成为主流,而独立的存储将很难在虚拟化环境中存在。而NUTANIX认为,目前超融合市场的体量与传统架构市场和云计算市场的整体规模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书生云CEO王东临也对超融合的未来充满信心,他预估未来80%的IT基础设施都将以超融合的方式进行交付。超融合将是IT大变革的新路径。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