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违半个世纪“鸟类大熊猫”朱鹮重返四川

2017-09-25 09:29:45  阅读:1992+ 出处:新浪科技 作者:杨佑宁 责任编辑:杨佑宁

  来源:人民网

50只朱鹮从浙江、河南和陕西引入四川。工作人员监控观测朱鹮日常行为。

  A 朱鹮回川

  暌违半个世纪

  “鸟类大熊猫”重返家乡

  云图归来,风月遣怀。朱鸟翾翾,缓缓归矣。稀世珍禽,翱翔展翅,重新划过巴蜀天空。

  “楚威王时,有朱鹭合沓飞翔而来。舞则复有赤者,旧鼓吹朱鹭曲是也。”

  朱鹭,最早记载于春秋,汉代就有养殖史。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天子在上林苑……鸿鸨鹅,……成群浮于水上。”

  汉代著名辞赋家扬雄曾写:“朱鸟翾翾,归其肆矣”。千百年后,这位成都人未曾想到,这种优美典雅的鸟儿会一度绝迹。在中国西南地区,半个世纪前,四川广元最后一次发现朱鹮活动痕迹。

  朱鸟翾翾,可缓缓归矣。峨眉山脚下的一个繁殖基地里,鸟类专家和生物学家,正在进行一个复活朱鹮的庞大计划。50只粉羽朱鹮2016年底抵达,走过恋爱季的他们,即将迎来生育期。下个月开始,小朱鹮就将陆续落地了。

  “这里的朱鹮,来自河南、浙江以及陕西等地。”2016年11月1日上午,消失了半个多世纪的朱鹮重回四川。首批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10只朱鹮,由专车护送,抵达峨眉山脚下的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峨眉山生物资源试验站朱鹮驯养繁殖基地。

  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种质资源首席专家、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站长熊铁一介绍,朱鹮是全球濒危等级最高的物种之一,被国际鸟类协会列为“国际保护鸟”。就珍稀程度而言,朱鹮是“鸟类中的大熊猫”,是鸟类保护的旗舰物种。

  “历史上四川曾是朱鹮在西南地区的唯一分布区域,此次引入朱鹮将有助于在四川重建野生种群。”熊铁一说,为让朱鹮重现四川大地,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在省林业厅、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联合浙江大学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实施了朱鹮易地保护及野外种群重建项目,“河南、浙江来川的朱鹮,将建起50只规模的朱鹮种群,这是四川首次引进朱鹮种群。”

为朱鹮准备的生态泥鳅。

  B 胆小如豆

  陌生人进过笼 食量减半

  十来天缓过神

  优雅高贵,淡漠流年。只懂天际,不谙人间。哪怕流霞映云影,也当潇湘雨飞花,见人惊散。

  2月5日上午,朱鹮研究小组专家杨海琼博士换上白大褂和胶皮雨靴,摸出新口罩戴上。

  换装备,是为一天的喂食工作。朱鹮的主食是小鱼、小虾、泥鳅、昆虫,基地里每天消耗最大的食物供给,就是圆滚滚的泥鳅。

  2016年下半年,刚开建基地时,杨海琼和同事做好基建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基地周围到处寻访泥鳅供应商。“除了干净、健康,泥鳅还要注意不能太大。”一桶泥鳅哗啦啦倒进石槽,杨海琼笑着解释,“太大了,朱鹮要噎着。”

  刚到四川时,这批朱鹮都不太适应。朱鹮性格内向、胆子很小,如果有生人进入笼子,会吓得食量减半,一两周才能缓过神来。经过半年适应期后,朱鹮和饲养员已经混熟。早上喂食时,胆子大的还会眼巴巴守着石槽,盼着先抢美食。

  “别看他们胆小,打起架来厉害得很。”杨海琼说,发生地盘争斗,或者“抢对象”时,看起来优雅高贵的朱鹮,会炸毛鸣叫,咕咕哝哝,大打出手,“种群中,强弱之分也很明确,有时候它们也会耍流氓,聚众欺负弱小的个体。”

50只朱鹮从浙江、河南和陕西引入四川。

  D 引凤还巢

  极危保护典范

  明年5月1日有望与公众见面

  梦影参差,凌风打转。一度失去,迷途多年。彩织云锦,带一身传奇,静等朱鹮归来。

  目前,我国朱鹮的野外种群数量约2500余只,与大熊猫数量相当。四川是朱鹮在历史上、西南地区唯一的分布地。

  从计划引进朱鹮开始,到取得国家林业局的行政许可,最后成功引进50只“东方宝石”,四川的“引凤还巢”工作准备了4年。

  2012年起,朱鹮在川重建与复壮种群工作就提上了议程,直到2015年,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才开始与浙江、河南和陕西等三省合作,陆续签署协议。

  “根据目前的进展,暂定2018年5月1日,开放朱鹮与公众见面。”熊铁一说,两年后,这个人工圈养朱鹮种群有可能发展到上百只。“如果这批朱鹮能在四川顺利安家,将会是继拯救大熊猫之后,又一个极危动物保护典范。”

  朱鹮档案

  朱鹮,鹳形目,鹮科,鹮亚科,朱鹮属。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体态秀美典雅,行动端庄大方,中国民间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征,称为“吉祥之鸟”。

  朱鹮为雄雌同形同色的鸟类,成鸟全身羽色以白色为基调,但上下体的羽干以及飞羽略沾淡淡的粉红色,腿绯红。作为长寿鸟类,朱鹮两岁性成熟就能成功繁殖后代。朱鹮生存年龄可达30—40年,相当于人类70—80岁的高龄。

  这种性格温顺的鸟类喜欢栖息在高大的乔木顶端,在水田、沼泽、山区溪流附近,以捕捉蝗虫、青蛙、小鱼、田螺和泥鳅等为生。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在1960年将朱鹮列入国际保护鸟的名单。

  一度灭绝

  朝鲜民谣咏叹

  仿佛可见,但又看不见的鸟

  长久以来,朱鹮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为亚洲东部的特有物种。

  1911年末,在朝鲜沿忠南锦江中游万顷附近,发现了数千只朱鹮大群:“群鸦齐鸣,冠毛倒竖,碧水倒映,翩翩起舞,鸨色反照夕阳美不可言。”

  1930年,在我国朱鹮曾见于14个省份。1957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洋县采获两只标本。1958年,在甘肃康县获得两只标本。1964年,在康县采到最后一只标本。此后,有关朱鹮消息彻底断绝。

  在东亚地区,它的命运也日渐悲惨。1979年,在朝鲜板门店,朝鲜最后的朱鹮宣布灭绝。1981年,在苏联的哈桑湖,当地的朱鹮宣布灭绝。在日本,1977年,仅剩8只朱鹮个体,已经丧失了繁育能力。1981年,日本将残余的5只朱鹮集中笼养。由此,日本的野生朱鹮宣告绝迹。2005年10月,日本的最后一只朱鹮“阿金”在佐渡繁殖中心死亡。

  对于濒临灭绝的朱鹮,全世界都给予了强烈的和无尽的哀伤。朝鲜民谣咏叹道:“依稀可见,仿佛可见,但又看不见的鸟。‘Taoki,taoki’叫得那么悲切凄凉,你要去哪里?去见母亲吗?在那太阳升起的地方。”

  山本修之助写诗一首,赞美留恋这美丽鸟儿的同时,将它们的“死因”归过于人类:朱鹭哟,在不久的将来,你的传说将被遗忘,那样以来美就不复存在。悬在人的铁手上,悬在人的铁石心肠上,我们再也唤不醒沉睡的你。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